fbpx

藍芽 ? WiFi ? 5G? 無線麥克風是怎麼運作的?

隨著科技的普及,在還沒用過無線麥克風、無線導線、IEM 等音訊類設備之前,大家可能都已經聽過廣播,或者用過像是藍牙耳機或藍芽喇叭之類的產品,連上網路的方式也用行動 4G / 5G,不然就是無線的 WiFi 基地台。種種關於無線的使用體驗,早已發生在生活的各種面向中。也因如此,大家普遍對於無線不算陌生,但也就產生一些認知中的模糊地帶,讓使用者從消費型產品進到音訊領域(例如無線麥克風或是無線 IEM)時,產生一些誤會,以至於使用上因為收訊的關係感到挫折。雲聲想藉由相關知識的整理,幫助大家多理解無線科技的原理,以及可能的限制,讓大家未來在組建自己的演出系統時,能夠因為這些知識的輔助,得到預期的使用成果。

無線傳輸到底是類比與數位?

無線音訊傳輸的方式,基本分為兩種不同的架構:類比無線以及數位無線

類比的無線是將聲音訊號藉由調變(Modulate)到載波的方式進行傳輸。早期我們聽到的 AM 或者是 FM 的廣播,就是這種技術的運用案例。在理想的環境下,類比無線可以有超低的延遲跟很好的音質,但現實環境中總是會有到不同的雜訊干擾,所以到了近代的音訊相關設備,只有較少數的產品,仍以類比無線的方式進行傳輸,其他則轉往數位的方向發展。

早期的無線電收音機,可以透過調整 AM / FM 接收到不同的廣播內容,是類比式無線的經典應用。

而所謂的數位無線,指的就是將音訊先取樣、量化成 0 與 1 組成的數位資料,經由無線電波的數位調變進行傳送,接收端解碼後播放出聲音訊號的技術。

雖然這樣的傳輸會因為取樣、編碼與解碼的過程中產生些許的延遲與失真,但因為能夠較有效對抗干擾,減少雜訊產生,所以逐漸成為無線音訊的設備主流。關於類比與數位無線的特性,這裡也有可提供對照的表格。

特性類比無線(如 FM)數位無線
音質中等,會受雜訊影響穩定高音質(取決於壓縮與取樣)
抗干擾中等(FM 比 AM 好)高(可修正錯誤與重新傳輸)
頻譜效率不高,需要保留頻寬緩衝高(可同頻多路傳輸,壓縮資料)
安全性幾乎沒有(容易被竊聽)可加密傳輸
功能擴展無法附加其他功能可整合控制、同步、訊息傳輸等

而雲聲目前所推出的 ISOLO 無線演出系統,以及 EverSync 無線監聽系統,都是屬於數位無線的技術應用。

這些系統中的 24 bit 與 48KHz 是什麼意思?

當我們聽音樂的時候,可以聽見聲音之間的高低起伏,以及強弱變化。而數位取樣,就是將聲音的高低與強弱轉換為由0與1組成的二進位資料,這個「資料」才有辦法進行傳輸或存取。位元深度 (bit depth) 指的是每次取樣的時候,可以區分多少種不同音量的階層。 x bit的意思是由弱到強會用 2x 個數值去記錄。比如說 1 bit 就會有 21 = 2 階,就會把所有的聲音很暴力的變成有聲音沒聲音,而 2 bit 只有四階:無聲、小聲、中等、最大聲,越多階就可以有越精細的強弱變化。

位元深度越高,能夠記錄的聲音大小變化就越精細

而取樣率(sampling rate)則指的是每秒以多少次的頻率對聲音取樣。48KHz 的意思是,每秒對聲音波形取樣 48,000次。以下的對照圖,說明了對同一個聲波用不同取樣率,會造成的結果差異。因為人耳能夠聽到的範圍大約在 20,000 Hz 左右,所以根據奈奎斯特定理,取樣率至少要這個頻率的 2 倍,也就是至少要 40 KHz 以上才會有較精準的取樣結果。

如果想要用聽的感受不同取樣率以及位元深度的差別,也可以在這個影片的音檔中聽到差別:

附帶一提,過去在 CD 的時代,標準的音質格式是 16bit、44.1KHz

2.4GHz、5.8GHz 跟 4G / 5G 有什麼關係?

在無線音訊設備中,這個數值代表所使用的電磁波頻率範圍。頻率由低到高,會有下表的名稱與個別之用途:

頻段名稱頻率範圍波長範圍常見用途
VLF(Very Low Frequency)3 kHz – 30 kHz100 km – 10 km潛艇通訊、時頻同步(如 WWVB)
LF(Low Frequency)30 kHz – 300 kHz10 km – 1 km長波廣播、導航(LORAN)
MF(Medium Frequency)300 kHz – 3 MHz1 km – 100 mAM 廣播(530–1700 kHz)、海事無線電
HF(High Frequency)3 MHz – 30 MHz100 m – 10 m短波廣播、業餘無線電(Ham)、航空通訊
VHF(Very High Frequency)30 MHz – 300 MHz10 m – 1 mFM 廣播、無線麥克風、電視(VHF)、業餘無線電
UHF(Ultra High Frequency)300 MHz – 3 GHz1 m – 10 cm無線麥克風、數位電視、Wi-Fi、手機(4G)、對講機
SHF(Super High Frequency)3 GHz – 30 GHz10 cm – 1 cm5G、Wi-Fi(5GHz)、雷達、衛星通訊、微波連接
EHF(Extremely High Frequency)30 GHz – 300 GHz1 cm – 1 mm毫米波雷達、衛星數據、6G前瞻應用、毫米波掃描儀

這些不同的頻段就像是隱形的「道路」,提供不同種類的無線設備來使用。舉例來說,雲聲的 ISOLO 無線演出系統,就是使用 2.4GHz 的無線頻率,而 EverSync 使用的則是 5.8GHz 的無線頻率。因為兩個設備走的是不同的「路」,所以同時使用的時候不會互相干擾收訊。

如同道路會有高速公路、快車道、慢車道與人行道等等的區分,不能任意使用與跨越,無線頻段也會受到各國政府的法規管制。特別像是軍用、航空、救災這類非常重要的頻段,以及具有經濟價值的行動通訊頻段,都會有管制不能任意使用。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波長較長,比較能因應多人、器材密集干擾的 UHF 頻段無線設備 (集中在 470MHz~698MHz之間),儘管有非常穩定的收訊,但會因為各國法規認證的原因,需要特別調整與認證,無法全球通用。

相對於被各國政府嚴格管理的頻段,國際之間也訂出了可以給工業、科學醫療設備,無需申請執照(但還是需要通過相關檢驗)就能使用的 ISM (Industrial, Scientific and Medical) 頻段。像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: 無線網路 、藍芽音樂、無線滑鼠、無線鍵盤到遙控車或無人機等,就是使用 2.4GHz 這個頻段,才能以最少的開發與技術檢驗成本,適應最廣泛的市場需求。

事實上,像 2.4GHz 這樣不需要執照的 ISM 頻段並不只有一個。還包括像 5.8GHz(5.725 – 5.875 GHz),甚至還有 433 MHz、915 MHz 等區塊,各自適用在不同用途上。它們就像是不同條件的開放道路,有的寬、有的少人走,讓各種無線設備依需求選擇最適合的通道。

而「4G」「5G」指的是行動通訊技術的世代,它們所用的頻率範圍非常廣,從 700MHz 到 3.5GHz 甚至到 28GHz 都有。5G 的「G」是 generation,不是 GHz。有時候 5G 的某些頻段確實接近 5GHz,但那只是剛好碰巧而已。很多人聽到「5G」、「5GHz」,或看到無線路由器寫「5G」,會以為是同一件事,這就是常見的誤區。

所以,我的無線麥克風用的是藍牙還是WiFi?

先說答案,兩者都不是。無線麥克風有自己的通訊協定。

但這個問題的背後,反應了容易混淆的一些事情:我們習慣用聽到的「技術」名稱去推論產品的運作,但無線設備的運作除了使用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傳輸資料之外,還需要有「傳輸協議」以及「編碼/解碼」確保資料能在接收端成功接收,且能再轉換為能被聽到的聲波。

無線音訊的傳輸,可以想像成把聲音打包成包裹(編碼),經由不同的貨運公司(傳輸協定),走不同的運輸路線(無線頻段),傳給收件者(接收器):

名詞說明你可以理解成…
頻段所使用的無線電頻率(如 2.4GHz、5.8GHz)可以走的路(馬路、巷弄、高速公路)
傳輸協議資料用什麼邏輯格式來傳(如 Bluetooth、Wi-Fi、自家協定)貨運公司(機車快遞、郵局、宅配)
音訊編碼格式音訊資料本身怎麼被壓縮或封裝(如 SBC、aptX、PCM)包裹方式(便利包、紙箱、自備包材)

現場演出需要在極低延遲的前提下,穩定傳輸高音質的音訊,所以在音訊的編碼格式以及傳輸協議上,都會用自定義的音訊編碼以及傳輸協議。也因此,不同廠牌的無線麥克風與接收器,彼此之間沒辦法配對連線的。就算是同廠牌,可能也會因為型號的新舊差異,無法跨型號使用,這個就是因為通訊協議不同所導致。

那為什麼會發生斷訊?可以怎麼避免?

無線訊號會斷訊,通常來自以下幾個主要原因:

  1. 干擾:當其他設備使用相近或相同的頻率時(例如 Wi-Fi、藍牙、其他無線麥克風),會造成頻譜重疊,導致接收器無法正確接收訊號。
  2. 設備設計與選頻問題:某些無線系統若無法自動避開干擾頻道,或缺乏多頻備援機制,就會在干擾發生時容易斷訊。
  3. 遮蔽:人、牆壁、樂器本身,甚至是金屬結構,可能會阻擋訊號的傳輸。
  4. 距離過遠或天線角度不良、毀損: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如果距離太遠、彼此天線方向不良或是天線有有受損,都會讓訊號變弱造成收訊不良。

如果想要避免斷訊,可以:

  1. 避免干擾的頻段,或使用可以自動跳頻的無線系統。但需注意如果空間中有太多頻段接近的設備,仍然可能會遇到傳輸問題。
  2. 減少發射器到接收器之間的遮蔽物。人體、牆壁與金屬結構都會阻擋訊號傳輸,如果可以的話,盡可能避免兩者之間的各種阻隔物。
  3. 注意天線的擺放位置與收訊角度。有些天線的收訊帶有指向性,會對特定方向的收訊有加強的作用。

因為 ISOLO 無線麥克風系統以及 EverSync 無線監聽系統所使用的頻段分別是 2.4GHz 頻率與 5.8GHz,所以兩者一起使用的時候不會造成訊號的影響。但因為 ISOLO 所使用的 2.4GHz 也會有很多像是網路、藍牙以及無線滑鼠等設備使用,甚至大家使用的微波爐也是使用 2.4GHz 進行加熱。所以雖然 ISOLO 已經內建了自動跳頻的傳輸機制,也可以在多數的情況下穩定傳輸訊號,但就像一台內建有自動駕駛與閃避功能的車,遇到高速公路塞車,在前後左右都有車的情況下,也無法逃出塞車的車陣。

運用知識,建構適合自己的系統

直到今天,關於無線技術的軟硬體都持續發展中。新的傳輸協議、壓縮演算法以及避免無線干擾的跳頻機制等,都一直有新的突破與發明出現,在陸續推出的新產品中,都能看到新技術的實務應用。雲聲希望藉由這些知識內容分享,幫助大家在進入無線設備的世界時,能夠有基本的理解外,也可以判斷該如何正確使用,才不會讓無線系統產生干擾。

未來雲聲也會持續追求技術上的突破,讓大家能夠更輕鬆自在,在各種表演場合都能享受到無線的高音質演出體驗。

Soundstage noise maker
Soundstage noise maker
文章: 20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